针对不同的受众我们会做不一样的设计,今天是针对儿童进行的产品设计思路的内容分享,面对儿童产品,我们需要从心理生理上的区别分析,进而推动内容、交互、视觉、动画等设计,一起来了解下吧~
“小山上的风,没有一个人知道,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;风从什么地方来,风到什么地方去。”
英国的诗人米尔恩在给孩子的诗歌《小山上的风》里如是写道。
在不同的年纪,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触动和感知都是不一样的。那么当我们为儿童进行设计时,该如何去呈现呢?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。
近年来,儿童产品的市场是比较火热的,由于儿童的生长变化较快,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与我们成人有较大不同,对于外界的信号,他们更喜欢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反馈。并且常常能够从挑战和冲突中获得快乐,他们不在意结果,目的性较弱,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,无法预见其行为会引发的后果,其模仿能力的强弱随着年龄成长呈曲线状呈现。当我们在设计时,应将儿童的这些特性考虑进去。
在某种程度上,儿童产品的客户形态有些类似我们的 ToB/G 产品的客户。使用产品的一线用户,并非最终具有购买权的客户。孩子的父母是儿童类产品最终具有购买权的客户,他们对早期教育、智力投资、内容是否健康积极等等都有较高要求。
因此我们在内容的设计上应更加的多元化,将任务完成后的数据量化体现,使父母便于了解孩子情况,同时也可以从侧面激励用户后续的付费行为。任务旅程有多种类型,在儿童品类的设计上,我们通常采用下面这 4 种任务类型去设计。
好的设计可以减少认知负担,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解功能交互所消耗的智力资源。在年幼的孩童时期,他们的记忆容量比成人小,我们需要关注到这一点,怎样的信息容量,交互层级和人机互动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产品界面。
比如 LG 有一款面向低龄儿童的手表,表盘上只有一个按钮和出声孔,并且在噪杂环境下,还考虑到家长的心情,非常贴心的设计了 10 秒自动接听的人机交互方式。
△ 图片来源 | 文章作者&Roobo 设计团队
通常,我们成年人对交互体验,产品易用性都抱有较高的期望,我们期望产品能为我们带来效率的提升、便捷的操作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等等。但是,儿童与成人在人机交互的互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。当产品功能无法正常运行时,孩子们并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感到失望。当设计不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时,虽然也会暂时感到沮丧,但他们在自己生命旅程的学习尝试中,也习惯了那些常常无法正常进行的任务。随着成长经验的增加,他们会逐渐熟悉了解世界的运行规则。
△ 图片来源 | 文章作者&Roobo 设计团队
有研究表明,在对 120 名学前儿童(3—6岁)进行了12种颜色和12种图形的辨认实验中显示,实验刺激用速示器分三种速度(0.01秒、0.05秒、0.1秒)呈现。结果表明:呈现速度对辨认正确率有着明显的影响。3-6岁儿童对颜色和图形的辨认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。学前儿童对颜色的辨别,在三种呈现速度条件下,均对黄、红、绿三色的辨认正确率为最高。
图标 icon 的设计上,简约、块面化、造型避免抽象,例如 3 岁+的孩童已经可以理解向前、向后的箭头,有研究显示,在短时段内,儿童对图形的辨认在不同呈现速度条件下出现优势与劣势图形之分。优势图形的正确辨认率百分比较高,而劣势图形则较低。
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品类的硬件,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,在软硬件的结合上,我们要善加运用,例如硬件自带的摄像头、触摸屏、声控等等。当硬件与产品内容相结合,可以碰撞出更加多种多样令人振奋的新的交互方式。
△ 图片来源 | 文章作者&Roobo 设计团队
在任务旅程中,内容合理优质的动画,广受家长及儿童的欢迎,但是动画频繁变换的画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,大多数动画片每 6 秒会变换一次画面转场,超出了幼儿视觉神经的承受能力。在儿童不同的年龄段,注意力集中程度都是有所不同的,皮亚杰理论研究显示 3-4 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长为 10 分钟,4-6 岁儿童注意力集中平均时长则可达 15 分钟。在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他们喜爱的动画时,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。运营类动画一般控制在 1 分半之内是较为合理的。
市场上很多 AI 儿童伴读机器人,是可以自动推送产品内容的,考虑到儿童的健康使用,推送动画的播放时间要善加利用,并减少观看所需的步骤,在家长端也需要设计对应控制内容的开关,并将音量的控制开关放在显眼易点的位置。
△ 图片来源 | 文章作者&Roobo 设计团队
以上,感谢带领我成长的设计团队。仅以此文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,在设计中去创新,去验证。欢迎大家关注我们,后续有更多的项目干货将与大家分享。